目前台灣的大學有170所之多,其中155所為大學(含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15所為專科,不含技職類的一班大學有71所(註),這幾年來,政府為了提高大學的競爭力,提出了好多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五年五百億(含教學卓越計畫和特色人才培育計畫)和五花八門的評鑑(如校務評鑑、系所評鑑、醫學教育評鑑、護理教育評鑑、體育評鑑等等)就是這樣的產物,這些措施我個人都不反對,唯要各校自我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或教學型大學,表面好像也有一點道理,但是整體的配套沒有做好,社會沒有全盤的接受,跟著教育部的腳步走我看就很危險。

教育部要各校將自己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或教學型大學,我就不太贊同,定位好以後又怎樣呢?評定全國各大學績效的標準大多是一樣的,老師的升等條件是不是要改變?校務/系所評鑑的條件是不是要不同?教育資源的投資是不是要重新分配?這些東西要考慮周全很難。

一所學校的定位其實是長期經營和社會觀感累積出來的結果,注意,我強調長期性,教育部的評鑑或補助款都是事後算帳,對學校的經營是有幫助,但不太可能改變太多(後段班的學校倒是會加速死亡)。一所教學型大學老師要不要升等,要不要做研究(包括專業研究和教學研究等)?哪天來你單位評鑑的委員可能是從某一所研究型大學來的,他們給的意見一般是以他們所服務的學校為觀點出發,你能通過這個關卡嗎?會通過也是半條命。你去申請教育部的各種補助計畫也是這種狀況不是嗎?台大的教授知道後段班學校的困難、面對的教學/研究問題嗎?我很懷疑。

再說社會觀感,這會影響招生,台灣目前的現象是各大學都在搶學生,排名前面的學校也在搶,搶所謂的好學生,當你定位成教學型大學,社會觀感一定把你擺在第二等,學生一定不會以你為最佳選擇,入學成績就會直直落,最後可能招生不足,關門了事(這樣好像有一點恐怖)。以目前台灣各大學的聲望來看,哪一所好的大學是教學型大學。

除非各大學的資料或報告中有一個欄位要勾選你是哪一種大學,我的看法是不要去管這種分類,不要把自己去定位為「教學型大學」,我認為發展自己的特色比較重要,要走這一條路,學校要自己訂出發展方向,投入足夠的資源,當然這也有不是很容易的,但我認為是應該的。

註:若這個數據不正確,歡迎提供修正的數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