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是一個專有名詞,這一篇文章不想討論這個名詞(功力未到),而是要將這兩個字拆開,變成兩種修養:靜與思,這兩種修養也不簡單,有一些道理在裡面。
 
  在諸葛亮給子書中, 短短的86字中提到要「靜」的地方就有三處: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這些天來就一直在想什麼是靜?要怎樣才能靜?「定而後能靜」(這句話更厲害了,從「大學」出來的。)定又是什麼?這裡要解釋成定向,目的也是要靜。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是諸葛亮的給子書的原文)
 
 「靜」從一個人的修為來看就是要「心不妄動」,有了這個功夫,才能修身,才能學習,才能致遠;但這何其容易,為了工作、為了學習、為了家庭,大部分人每天就是忙碌,哪有不妄動的條件;一個暑假,就為了幾天後要交的計畫書在傷腦筋,似乎也很難靜!計畫書還沒弄好,還要準備上課的材料,會「心無罣礙」才怪!等忙一個段落後,真的該好好的來思考下一步,消失一陣子也許是一個方法,找一個無人的所在,無聊的沒有事情做,也許就能靜了。
 
「思」也有大道裡,學而不思則罔,老祖宗有跟我們提及了,問題是以前我們唸書的時候,好像也只是在背文章、背翻譯,很少去想其中的道理。現今媒體整天的在幫大家洗腦,名嘴很多,所謂的專家很多,但有多少人聽了、看了以後,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不過,我有時好像也想太多,讓我不太能靜,晚上常會睡不好;不要跟我說這是因為我年紀變大了喔,雖然我也知道這是原因之一。)在你上班/洽公的時候,會有一些東西不太懂,你會去問承辦員為什麼這樣、那樣的,很多人應該會有這樣的經驗,承辦人員會跟妳說:以前都是這樣,我最不喜歡這種答案了,萬事萬物一定有它的道理、有個來龍去脈,你負責了,就要花一點腦筋去想一想中間的道理!(好像在抱怨,在罵人,不好意思喔。)
 
靜從心修起,思則從平常的行為/工作去練,一個關鍵點就是常常要「想」,一日三省吾身,不能三省一省也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