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談到「五年五百億」會亡國,提及一些名校追求研究成果的現象,裡面探討的問題我是部分認同,但議題本身我則沒有辦法同意。為了增加台灣的研究能量,政府拿了一筆錢來強化目前研究已經比較有成果的學校,這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政府的經費預算要怎麼切割,教育預算又要如何分配,不是我這個小人物能講得很清楚的,但政府投資部分經費到大學的研究,這個基準點我是認同的。

頂尖是很多人、很多單位想要在追求的,也許大家對頂尖的定義不同,看法不同,但很有能力的就去做,能力次一級的追求進步,再次一級的力求生存,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自然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以今天的主題簡單的說,我認為任何學校追求頂尖並沒有錯,有錯的應該是整個制度設計衍生出來的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看成邊界效應(Side effect),在政策或辦法修訂時,去矯正或避免這些問題就是了(這有時也很難)。

研究工作的型態可以分成基本研究和應用研究,大家進行研究的方式不同,以目前大學劃分學院的方式來看,人文社會教育是一類,理工管理、生醫臨床又是另外的類別,研究的成果很難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尊重不同領域的標準我覺得是必須的,硬是要把生醫的研究標準套用到理工科,這是「研究霸凌」,沒有道理。理工的「理」和「工」也有很大的不同,以老師帶學生的規模和方式來看,就大不相同。我有一個老同事,他非常投入研究,做的是理論方面的東西,應該也拿了好幾次的傑出獎,有一次和他聊天,他說他的研究都是自己做的,文章也是自己寫的,這個朋友我是蠻景仰的,但那時我心裡就用我的觀點在想,大學教授的使命之一不是要培育人才嗎?研究都自己做,不帶研究生,這樣對嗎?

實驗室和樂融融這也錯了嗎?我看這好得很。博士生帶碩士生,碩士生帶大學部學生,這樣有錯我也不認為。在應用研究的領域,團隊研究是很自然的,我們不也常說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嗎?一個好的團隊一定是老雞帶小雞的;問題是這時候老師的角色是什麼?老師要訂出研究方向,老師要比學生更用功的挖掘出那裡有問題?老師要幫他的學生改文章,最少博士生的論文他要改吧,改個兩三次就可以拿到期刊去投稿,我是絕對的不相信,大部分的老師都很花時間的。我有另一個老同事,他的論文才多喔,你知道他是怎麼用功的嗎?他好多時候都睡在辦公室!也許他的家庭生活品質並不好,但我看得出他和小孩的互動良好。這或許只是一個例子,但以我的觀察,頂尖大學的老師平均壓力高於一班大學教師的標準(這我也沒有很科學的去做量化研究),每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不一樣,但基本上,要能互相的尊重。

一個政策或制度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亡國論」裡面的問題,確實也存在,為了常常拿到傑出獎,大量的生產容易發表的論文(當然了,好的期刊要發表還是有很高的難度),但一個人要是發表了100篇論文,要去追求200篇,我看是可以不必了,個人覺得這時應該是要幫自己訂出一個研究的特色領域,做一些對社會真正有貢獻的東西。但問題在那裡,研究成果除了量化外,要如何去評斷?這當然很難。有一個朋友,他大部分的學生畢業會發表10篇左右的期刊論文,但要這些學生真正去做一點實際的東西,可能會不知道要如何動手,這樣出來的學生找事情時,也只好到處丟履歷表。他有一次跟我說,他出國時在飛機上就想出並寫好一篇論文了,好厲害喔,我當時的想法,當我再仔細思考時,這樣出來的論文有什麼用?(哈,也許是酸葡萄吧。)

再來談談研究和教學的問題,一個研究成果很好的教授就會輕忽教學嗎?我看也未必然,要探討這個問題,也要把老師分成兩群,一群研究成果好的,一群不怎麼好的,然後訂一些指標去作教學方面的統計分析,我們常常看到的論述是某某教授只想到自己的研究,沒有好好的去教書,這樣的老師確實有,但我覺得不能以偏蓋全,研究做得好,書也教得很認真的教授,我看也很多。再說,有的人教書教得很認真,但不做研究(研究有很多種,怎樣教好某個特殊學科的課程也可以拿來研究呀),這樣的老師和只做研究不重教學的老師有什麼差別。研究的成果可以屬論文的篇數(這又是被罵得很厲害的一件事情),但教學的成果實在很難加以評量!在下服務的學校正在做一些改變,但是否能夠成功實在還很難說。

邁向頂尖當初的推手之一姓李,他是一個很有社會名望的人,也看到很多的教育問題,但我覺得他看到的也不是全面,他自己很行,拿了諾貝爾獎,但我想他想到的大部分都是菁英部分,他要拿五年五百億的學校增加招生名額,這是什麼道理呀?大家都想上名校,為了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所以五年五百億的學校就要多招生,這種理由能通嗎?台灣的大學很多,其他的大學怎麼辦?關掉!如果這個學校辦不好,如果這個學校只是為了賺錢,這樣沒有錯,但現在也有很多公益團體、宗教團體辦學,我就不相信他們全部是為了賺;幾年後,應該有一些學校會關門,關門的因素當然很多,但名校們拼命擴張版圖,自願的或被逼的都有,這不也加速把其他學校逼上死路嗎?

頂尖或「卓越」是目前很多大學追求的標記,拿到了有名也有利(抱歉,我用了很勢利的字眼),離亡國很遠,如果,我們將名利這兩關看成改善教育本質的外在誘因,對教育也有幫助,對學子的成長也大有助益,我的結論是這沒有大錯。我的大老闆說:做就對了,望共勉之。

(初稿完成:201105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