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101.jpg  

繼續昨天的賞析,今天再來看榔榆的盆景範例,給喜歡盆景的朋友做個參考。(上圖取自「嶺南盆景」)

曾經有一個機會參觀了一個有不少盆景的賣場,他有好多的榔榆,但都修成類似的形態,一彎曲的主幹,一層層橫出的支幹,上有片狀(圓形饅頭狀)的叢生葉片,每一盆的單價都在萬元左右,我不是很喜歡(阿錢也不喜歡),也就沒有帶一盆回家。

1114 091.jpg  

這是附石形態的榔榆。(取自「嶺南盆景」)

1115 026.jpg

也是附石形態,主幹往左下飄,從上兩張照片可以看出榔榆的根部很強健。

1115 021.jpg 

1115 015.jpg

兩盆斜幹式的榔榆,一用枯枝,一用綠葉,下圖還是雙幹的形態。(前面的照片都是翻拍自劉仲明和劉小翎的「嶺南盆景」,渡價出版社,一本值得買來研讀再三的書籍。)

看了上面這一些圖片,再和昨天的福建茶做一個比較,是不是有種相類似的感覺?這兩種植物的生長都很強健,個人的建議是老樹就依其原來生長的樣子去整理,自己培養的小苗,就依自己的喜好去造型。

 

下面三張照片取用自藝術圖書公司出版,林偉新先生的「盆景之美」,這三盆榔榆都是蘇州盆景,樹冠的處理方式和嶺南盆景有很大的差異,嶺南盆景的樹幹和枝葉整體配置相對的自然,蘇州盆景則相對的嚴謹。

榔榆蘇州36.jpg

這劈開的樹幹也是盆景的一種處理技術,台灣比較少見,個人的淺見是「不學也罷」,每一棵樹都去挖開主幹,違反了植物的生長習性,盆景製作不是要模仿自然的樹木嗎?自然界是有一些被雷劈、蟲蛀的樹木,但不是很多,順乎樹木的生長方式,適當的去改造它才是正途。

榔榆蘇州44.jpg 

雙幹型態,劈幹處理;整體的構圖平衡向良好,葉片五群,稀疏有緻,這一盆也是蘇州盆景的一種典型作法,下回分解。

榔榆蘇州53.jpg

還是劈幹處理,右下枝橫出,維持整盆的平衡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