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卓越計畫送出去了,針對教育部訂定的重點「學生學習績效」,我有一些很根本的看法,想要提出來跟網友們交流一番。要談學習品保,除了學習資源的充實外,還要考量整個大環境,在基本的教學問題上,還要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學生、教師、和課程,在下文中,我將先對這三個面向來加以討論。

針對學生方面,我聽過一些講法:「前一輩子的人說一代不如一代,這一輩子的人也說年輕的一代不如這一代,那等到下一代當家的時候,又要怎麼說?還是一代不如一代。」這個問題裡面有好多的命題,以人口的結構來分析,如不如的問題我覺得變化不大,變化的是學生素質的分配改變了,程度好的學生往不同的學校移動,用功的學生從比例來看,也許這一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當然,這也需要實驗數據的驗證);還有,現在學生所學的東西和前一輩子的人不同,現代人要懂電腦科技,以前的人要通歷史、地理。總結來說,這些比較有對也有錯。

還有一說,「學生教不好,都是老師的錯」,這也失之偏頗,只看到問題的一部分,為了教好學生,有良心的老師應該會做很多的改變,但如果學生沒有心學,連基本的上課都不來,那該怎麼辦?學生上課睡覺、吃東西、聊天、上網,老師不太能管,有老師把學生趕出去,結果被學生告說影響他的「受教權」;有朋友告訴我,你就不要理他們,講你自己該講的,我也看到好多老師是這樣,但總覺得不對。

有一個現象看起來也是很矛盾,學校為了經營成本要調漲學費,學生大概都會跳出來反對,這表達意見是現代人的自由,我沒有意見。我看到的另一端是學生為了賺錢,超時的在外面打工(我也不反對適量的打工),沒有時間唸書,上課也許因為前一天工作太晚了,打瞌睡、趴下來睡、前幾天還聽說有躺椅子上睡直直的、我的班上是有人仰面大睡,上課不聽、作業不寫,考試自然就不會過,被當重來,二修三修視為平常事,這樣的結果是要繳更多的學費去學習,不是嗎?

在老師的一方,在大學老師就是要升等,要有研究成果,我個人不認為這可以偏廢,但教學是老師的基本工作,老師也要顧好,根據我不太科學的觀察法,八成以上的老師應該都沒有問題,持續上面的學習品保這個主題,我認為老師教授了一門課,對這門課應該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這些要求我是不斷的在學習往下調整,但該要求的還是要要求。我最近聽到了一些聲音,為了教學方面的評鑑/評量,老師為了避免因為要求太多,學生反彈,不敢太去要求,那這學習怎麼會有品質,怎樣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了這個問題,我和很多老師討論過,徵求他們的看法,有些教研究所的老師比較幸運,來的學生夠成熟,知道自己要什麼,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有些教學士班的老師,尤其是教基礎課程的老師就沒有這麼好命了,這些課程基本上又比較枯燥一些,學生通常都學得有點辛苦(老師在學習的階段應該也是如此),認真的還是認真,放棄的人則是所在多有,重修是我問學生的選項,但重修還不是會碰上同樣的難題。好了,學校要評鑑老師,要學生評老師,這種學自美國的機制(評鑑制度應該是從國外引進的)讓不來上課的學生也要去評老師有沒有專業,上課認不認真,老師有沒有好好備課,想想也真的有些(有認真學習的學生給老師一些授課的建議,我覺得很正面)。在五分量表裡面,五分是非常滿意,四分是滿意,三分是普通,一個老師的滿意度拿4分還不夠,要4.2,4.3,這是什麼道理我也想不通,好多東西該改了。

在課程安排方面,我想另文再來討論,今天就此打住。

 

(預告:下一篇要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機制」,再下一篇討論:「職涯接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