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幾篇批判目前教育現況的文章,有幾個感想不吐不快。

在一個看起來還很熱門的部落格裡,作者提出了一些對教育的觀察,對目前教育政策提出了很多尖銳的批判,但我看完之後,一直存在個不安,在這些批判之下,能改進的方向到底是什麼?我一點都看不到!非建設性的批評沒有正面價值,只會製造一些對立,我非常不欣賞。也許有人會說辦學方針是行政管理人員(如教育部或學術單位主政者)的責任,個人擔任過行政工作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非常不喜歡這種講法。要批評,要提出個策略吧,不然,別人的東西都是錯的,那到底什麼是對的?完全對的東西也許根本不存在,批評的人也講不出所以然來,但「或許」可行的方案到底在那裡?總要有個建議吧。

那位作者為了批評某著名大學對研究成果的追求,用很負面的文字描述了一下那個學校某實驗室的學生,我的第一個感覺是:人家哪有他批評的這樣頹廢和無神?要批評就用全面的否定,不對吧。第二個感覺,台灣目前的發展,這些所謂只會追求論文、追求學位的老師或學生,難道都沒有貢獻嗎?念研究所的研究生不努力做研究要做什麼?總要丟出來一個想法吧。按照那個邏輯推論下去,全世界的學術單位都應該要關門(關門後要做什麼呢?)看了人家的批評後,我的習慣就是去看他的建議,結果全篇讀到結束,一個法子也沒有,純粹是批評。興趣來了,再去讀他的第二篇文章,也是批評加批評,沒有對策。

這種好批評的現象好像也普遍存在台灣目前的社會,有點無力感,我的結論還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點,這比較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