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以前聽過、但忘了是誰這樣說:人生三十歲前是在學技術,四十歲學管理,五十歲學策略,六十歲學哲學,聽人家的話很多都很快就忘了,這個說法我倒一直記下來,現在的年紀已到達最後這個階段,回想起來,這種說法也真的有一番道理。對照一下孔老夫子說過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有些類似,唯前面的四步曲應該是科技人講的,孔子是教育家,所以範圍有些不同。

先談一下技術,或許用「專業」更能涵蓋的範圍更廣,這是30歲前或左右的重點,配合孔老夫子的15歲志於學和30而立也是很匹配,還有我昨天剛談過:靜、定、學,應該都是要用在這個階段。用現代的話說,這個階段是在奮鬥的時候,有的人也許還在唸書,有的人出社會工作不久,做的都還是初階入門的工作,有的人剛好成家,還在尿布、奶粉。我想要說的是這個階段要努力的方向在那裡?科技人腦筋直,沒有生活情趣(有一些朋友批評我的,我想也對啦),我還是要強調這個階段要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內在的實力要充實,所以,比較艱深的東西要用心的去學,這些東西以後靠自我學習很難學得好,外顯的實力也要出來,你沒有拿出東西(端出牛肉)給人家看,到處跟人家說你很強,還自己抱怨,時機不好,公司/學校埋沒我這個人才,誰要聽你的。真正有才幹,別人終究是會看出來。

再來談一下管理,我也沒有專門去學管理,但卻不小心做了不少管理的事情,我看我的學生專業做了幾年,也大多會轉到管理的這條道路來,應驗了我上面說的四十歲學管理。管理這個東西倒是蠻實務的,你也可以找到一些再教育的機會去學習,我要談的是如何在工作中學習。看看書是一個方法了,但我覺得觀念的建立更是重要,我看過很多科技人做管理工作,把自己累死了!「教別人做倒不如自己做比較快」,我常常聽到這種講法,其實,這是不對的,你教會了一個人,還可以去教第二個人,教更多更多的人,自己永遠只是自己,所以你要會組織你的團隊。管理還有一個障礙是不知道要授權,你要成長,你的部屬也要成長,你要給他們機會成長,那你就要授權讓他們去做事,你只要負責後面的考核工作;當然了,在這過程中,你可能要接受抱怨,出了問題,你還要將責任扛起來,說說容易,做起來也有點難。懂得管理,你不會陷入一些例行性的工作中,你才會有時間思考,思考一件任務要怎樣的去達成比較好。

再來講策略,孔子說要知天命,這個時候你可能變成一個中高階的主管,你可能也自己擁有自己的事業,很多人要依靠你生活,所以你要決定單位要走的方向,責任越來越沈重了。這階段,有人會選擇自己走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一份薪水,這也是一條路,搞不好還是蠻愉快的路,但比較積極的,或說比較有企圖心的人,這時候就要擔負起決策的工作,你的思維就不能太局部(Local),要有整體性(Global)的考量。假設你投資了一家公司,要生產一個產品,市場在那裡你要考慮、你的產品有什麼特色也要考慮、有沒有競爭對手或對手趕上來的進度會不會很快更要考慮;假設你是一個大單位裡面的一個主管,你要考量你單位的條件,訂出一個計畫讓你的單位生存或茁壯。

最後的哲學有點像事業有成後、退休後,重新思考人生的階段,辛苦奮鬥到最後一口氣是一種人生,適時的放手也是一種人生,我想要的選擇是後者,但重要的是放手後要如何安排?我要談的是最積極的這一種安排,假設你的經濟狀況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小孩也都長大了,要做什麼?地球還是在轉,生命還是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在輪替,社會還是在進步,我們能為生存的空間帶來什麼?假設,你講話有人聽,你要帶給人什麼樣的理念?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去改變這個社會?這是可以多方去考量、去實踐的。

技術/專業、管理、策略和哲學的分別也不是那麼的絕對,適時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腦筋去思考你要做的每一步,堅持自己的理念和理想,這樣做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