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謝網友提供的名字,沒錯,這就是「地錢草」(學名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也是在我的台北草草坪上每年必見常客。
今年雨水豐富,雜草野花欣欣向榮(不過,這應該不是我要的),沒有心情弄盆景,就拍滿地的野花,天氣似乎要好轉了,也要想辦法來除去這些雜草了。
成熟了的果實,看這些果實你就會知道,它們的繁殖力也很強,要完全讓它們不見也很難。
(沒有拍到葉片長出的樣子,容後再補。)
在我的經驗裡,就只有赤莧(也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被我拔到不見了蹤跡,赤莧的特色是植株高(30-50公分),果實眾多,但成熟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當我們看到時,不要偷懶,見一棵拔一棵,一兩年後就不見了,但像地錢草這樣的野花,植株矮小,花果成熟時間短,等你看到時,他們已經完成傳宗接代的工作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