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預計中的文章等了好久才動筆寫第二篇,平常的花花草草比較容易撰寫,構想有了,照片有了,就是加上一點文字說明,還蠻容易完成的,要談大學教育,要花掉不少腦細胞。
目前分類:教育與學術 (27)
- Mar 28 Thu 2013 05:31
大學教育之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 Dec 20 Thu 2012 09:27
大學教育之一:談學習品保
教學卓越計畫送出去了,針對教育部訂定的重點「學生學習績效」,我有一些很根本的看法,想要提出來跟網友們交流一番。要談學習品保,除了學習資源的充實外,還要考量整個大環境,在基本的教學問題上,還要分成三個面向來討論:學生、教師、和課程,在下文中,我將先對這三個面向來加以討論。
- Aug 16 Thu 2012 09:57
日月潭雲品的影像處理會議(4/4)
- Jun 19 Tue 2012 18:31
蝙蝠俠對畢業生的「叮嚀」
- May 29 Tue 2012 11:24
廉政署說:老師不能參加謝師宴
下面是昨日有點熱門的話題:
- Sep 09 Fri 2011 11:36
高等教育的政策是什麼?誰負責?
最近由於國科會副主委的批評:「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大家開始注意這個教育的問題,報紙的社論也在討論這個現象,教育部的官員也出來回應,這些討論和回應的角度並不是很周全,幾乎都沒有講到我想到的問題,並未針對高教做比較全面的檢討,我覺得有加以延伸的必要。
- May 14 Sat 2011 08:36
「邁向頂尖」有錯嗎?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談到「五年五百億」會亡國,提及一些名校追求研究成果的現象,裡面探討的問題我是部分認同,但議題本身我則沒有辦法同意。為了增加台灣的研究能量,政府拿了一筆錢來強化目前研究已經比較有成果的學校,這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政府的經費預算要怎麼切割,教育預算又要如何分配,不是我這個小人物能講得很清楚的,但政府投資部分經費到大學的研究,這個基準點我是認同的。
- Mar 27 Sun 2011 09:31
芻議「資訊能力」分級檢定(V1.0版)
目前大部分大學或技術學院都有資訊相關的科系,每年從這些科系畢業的學生很多,學生有時找不到工作,但要找人才的單位卻也抱怨找不到所要的人才,顯然的,需求和供應有些不連貫,我建議由國內各大學組成一個「資訊能力檢定委員會」,共商資訊檢定的細節。
- Nov 16 Tue 2010 03:53
研究的實驗分析:敏感性、特殊性
我們在研究時,常需要對實驗的結果作評估,不然就不叫做研究了。這時,好幾個名詞就會出現,準確率、錯誤率、敏感性、特殊性(有人用「特異性」)、召回率等等,這一些名詞常會困擾很多的研究人員,本文希望能夠將這幾個名詞作個簡單的解釋,你若有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討論。
- Oct 29 Fri 2010 03:01
人找事,事找人,政府要幫幫忙
最近幾年來,大專院校的經營因為學生來源的不足,顯得非常的困難;加上又是一大堆的評鑑和計畫,把大學人人弄得精疲力竭!剛經歷過了評鑑,大部分系所沒事了,又來了個「總量控制」,後面這個才厲害喔!有的學校的某些系所通過了系所評鑑,但卻要被減招。控制總量我贊成,但有些學門存在一些由大環境所造成的問題,也一體適用,這就有一點過當了。
- Oct 14 Thu 2010 02:10
論文結論/討論的寫法:萬變不離其宗
針對學術論文的寫法,我前面寫了摘要和導論兩大部分,不來介紹一下結論的寫法,看來不太完備,花了一點時間,整理了一些材料,就用這一篇文章跟大家報告我的分析結果和建議。
- Oct 13 Wed 2010 06:40
論文導論的寫法:起承轉合
一篇學術論文除了摘要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很重要外,第一章的導論部分可能也是決定你這篇論文會不會被接受的關鍵,很多人一樣的要把導論留到最後寫,我的建議是一開始就要寫,寫完就交給指導教授改,因為在導論中,問題的定義已經出來,對問題的約略走向也已經約略的講清楚。大部分寫科技論文的學生對方法的描述、實驗的進行、資料的分析等可能比較沒有問題,但要整理出一篇學術論文可能會有障礙,這部分要和指導教授多溝通幾次。
- Oct 02 Sat 2010 13:22
剖析幾篇英文科技論文的摘要寫法
以前寫了一篇論文摘要的寫法(http://hjlee0301.pixnet.net/blog/post/8951308),想不到它還是我文章中的人氣王,看起來不少人有這方面的需求,今天就拿我目前正在看的幾篇期刊論文來分析一下,這些文章有四篇是發表在IEEE的期刊。另請注意的是這裡的寫法比較適合以提出方法為主的科技論文。
- Sep 28 Tue 2010 13:39
大學大學:真善美
有一個朋友找我去他們學校對大一的學生演講,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了講兩個小時,準備了兩星期,講得是我專業的入門應用版,還抓了一些電影片段擺在裡面,不過,檢討起來,效果好像也不怎麼樣,有的學生聽演講只是來吹冷氣的,坐定位後就開始睡覺;這一次我選了兩個月後的某一天,比較有充裕的時間可以準備,我想講什麼?這一次想要講大學之道,好像也不是怎樣討喜的題目,試看看就是了,也許要準備很多笑話和實例來提升學生聽講的興趣,不過,大架構還是要先出來。我第一步還是想要來談進大學到底該教學生什麼?就先用本文來剖析一下囉。我標題裡的第二個大學指的是大道之學,它是一個動名詞。
- Sep 01 Wed 2010 07:06
主動學習,要;被動學習,也要
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學校教育的目標之一,問題是這個主題好像很難做,除了讀書會、競賽外,也想不出其他的好點子,我用「主動學習」當key word,找出來洪蘭教授下面連結這篇演講的報導,也是「廣泛的閱讀」,就是我們的讀書會。
- Aug 27 Fri 2010 18:47
一切從基礎學起,不能沒有數理基礎
暑假過得差不多了,本該好好安排去那裡度個假,一個九月十五日要交的計畫書把所有的規劃都弄泡湯了,遊興也弄不見了。是該再準備下學期的課程了,有點不好玩,更不好玩的是:很難教!不是內容難度高的很難教,是學生的基礎不是很好的很難教。(我的寶貝學生們,不要罵我喔,真的很難教耶。)
- Aug 21 Sat 2010 11:27
我觀大學教育與職場接軌
某大電子公司的人力部門主管在媒體上說:大學教育真失敗,你們教出來的學生沒有辦法馬上用;也有某文化公司的老闆批評傳播系畢業的學生沒有辦法馬上投入職場,每次聽到這一些批評,我就只有苦笑的份,我也不知道這些批評的人有沒有走過這一段路,大學教育不是產業訓練班,它教給學生的是一些基本的素養和核心的能力,在產業界,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要求,這要經過一段在職訓練的;只是有的人所需要訓練很快,有的人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當然了,這些批評的背後,是否有更深的含意就必須仔細去探討。
- Jul 31 Sat 2010 14:15
大學的定位:研究型和教學型的迷思
目前台灣的大學有170所之多,其中155所為大學(含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15所為專科,不含技職類的一班大學有71所(註),這幾年來,政府為了提高大學的競爭力,提出了好多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五年五百億(含教學卓越計畫和特色人才培育計畫)和五花八門的評鑑(如校務評鑑、系所評鑑、醫學教育評鑑、護理教育評鑑、體育評鑑等等)就是這樣的產物,這些措施我個人都不反對,唯要各校自我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或教學型大學,表面好像也有一點道理,但是整體的配套沒有做好,社會沒有全盤的接受,跟著教育部的腳步走我看就很危險。
- Jul 18 Sun 2010 15:41
怎樣選擇你要念的科系?
又是一批學生要選擇大學的科系了,報紙、雜誌、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選擇系所的依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收集多一點資料,然後仔細的加以分析這沒有錯。「選系或選系」,這是大家常看到建議,我覺得這過度簡化了問題,有必要加以引伸,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士當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