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各大學都要接受教育部的校務評鑑,裡面有一點是要各校訂定「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並以此進行課程規劃、學習成效評量等等。我服務的學校把「發掘、分析和解決問題」(Problem discovery, analysis, and solving)當作一個該培育學生的核心能力,我認為這不僅是學生該學的,也是每一個社會人該自我養成的,下面我就來簡單論述一下「問題三部曲」,也請看到此文的諸君給些意見。

首先談「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這邊的「問題」可以是專業上的問題,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問題。一般專業人士對專業問題比較沒有問題,老闆給了一個方向、一個方法,你就是要應用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想辦法把老闆的要求完成;一般的行政工作也屬於此類,例行性工作,技術不是問題,重點是你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態度;假設你是學生,老師給你一個題目,你就是要有能力、發時間、想辦法把他們做出來。

「分析問題」的層次高了一點,這裡的問題不會是例行性的,你需要有較全盤的專業知識,組織的能力,要會用工具。舉個例子來說,老闆要你分析推薦甄試入學和指考入學(大學入學的兩階段考試方法)的學生學習效能有何不同?大學入學學生與他住的區域有何關係?你就要從資料的取得、統計的方法等著手,也許你有些專業不太懂,那你就要知道要去哪裡找資料、要到哪裡去請教別人。當你分析問題時,你或許會發現你的能力有所不足,「學然後之不足」的感慨就會出現,這是很正常的,再努力去學一點東西就是了,這不就是「終身學習」。

「發掘問題」的層次最高,假設你在唸書,也許在念博士吧,你的指導教授或許會給你一個大方向,你就要自己去找出問題點,找出方法,更要說明你方法的貢獻,這就有點難了吧。假設你是企業的負責人,你就要知道哪些產品有價值,能從顧客的口袋把錢掏出來。一般人對這個能力比較欠缺,我想要訓練這個能力,除了專業要夠外,要多思考,多比較。如何思考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基本的要件是要「具體可行」。

不論在學、在工作,跟「問題」都逃不離關係,多發一點精神,就會多得到一絲絲成果,一句老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此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的園丁 的頭像
    快樂的園丁

    思在樹人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