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你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時會想不清楚,沒有頭緒,如果越想越亂,沒有理出一個清楚的架構,就不可能完美的處理這件問題。世間大部分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將之有系統的歸類,歸類不好就是思慮不週,有了好的分類,就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所謂「2-3-4分解原則」就是所有的問題(包括事物、事務、系統等),我們都可以將之拆解成為兩個、三個、亦或四個主成分。大學的教育目標可以簡化成兩個:增長智慧和培養利他的服務精神。教育的元素,可以分成老師、學生、課程等三個;人類遺傳分子DNA的基本構成元素有四種ACGT。當你在組織一個問題的架構時,個人認為也是要將之拆解成2-3-4個為最佳解。假設你是一個研究人員,想要做出一個系統解決某一個問題,那麼你必須先將你的目標分成2-3-4個,然後系統的重點或你的可能貢獻,也是2-3-4個,遵守這個原則,你就知道一個研究要做到什麼程度。

假設你想要整理的東西2-3-4點整理不完怎麼辦?樹狀圖是我推薦的選擇,這個樹狀圖也不能太多層,根(root)不算層的話,兩層最佳,三層也可以,四個以上就有問題了。假設每個點有四個小孩(子項),兩層就可以表示16種狀況,一個問題/系統,這應該夠了吧。當然了,你第一層假如四個項目歸納不完,稍微加以擴張也可以,我們單位過去向教育部提計畫的時候,四個分項沒辦法包裝整體的東西,就把中間份量最重的一個再切成兩個,然後嚴守三層架構的原則,「分項─子項─子子項」的樹狀結構就變成了我們的計畫架構。

大家可以試看看,把你當下必須負責的問題,拆解後重新組織一番喔。

(初稿完成:2010年7月28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