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身學習」是一個人活下來的宿命,「活到老、學到老」是另外一種說法,60歲來去學攝影、學日文、學衝浪,這學東學西的,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投資報酬率、沒有價值,但如果不去學,要做什麼?來培養興趣、探索活著的道理吧!問題是要培養興趣,要探索活著的道理,還是要去學習,學習的目標不一樣吧了。人生好像只有永遠閉上眼睛的時候才不用去學習。

有哪些東西是大家都要學的呢?我們把這個名之為「基本素養」好了,具體的講就是一個人必須具有的能力與態度,下面這四項是很多人都公認為很重要的:

1. 溝通與表達能力;

2. 團隊合作能力;

3. 社會與地球公民的責任;

4. 利他的人文精神。

第一項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包括語言和文字,以中國人而言,語言包括了中文和外文(目前公認的標準是英文)。不管是中文和外文,我覺得大家都要不斷的學習,會了基本的,就去學進階的;進階的部分學也學不完,反正是活到老,學到老。不要以為中文很簡單,你要表達的好,很有學問的;轉身看看中國的傳統文學,精且博吧。口語應用就很簡單嗎?不簡單,語言的應用不只是在語言本身,還要看應用的場合、交談的對象,還有談話的邏輯性,同理心等等,有了這些概念,你的溝通與表達能力才會進步。最近跟很多人談問題,談完後,發現對方只聽懂了很小的一部份,問題出在那裡?要如何去解決呢?看來這個素養還是不太足吧。"

個人工作室不知是不是自己一個人包辦所有的東西,如果是,也許不要團隊,這我不能肯定。我知道的是現今的組織要完成一件工作的時候,絕對是一個團隊去完成的;目前的球賽,棒球、足球等講究的都是團隊合作;你如果是在一家公司,這個公司要完成一個產品或計畫,也一定是一個團隊的,所以養成團隊合作精神也很重要。問題來了,這種精神的養成是與身具來的?還是可以訓練培養的?我是認為兩個成分都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後者的訓練就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好了,學校可以從團隊專題製作、小組討論、體育競賽、社團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學生團隊的概念。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與地球的一份子,社會和地球的變遷也會牽涉到裡面的每一份子,「吃果子拜樹頭」(台諺),當你還沒有辦法溫飽的時候,你也許沒有時間想太多問題,當你的物質生活沒有問題,你要開始想到回饋社會與地球,社會的變遷和你的生活絕對是息息相關,地球也只有一個。環保的理念是我們可以隨時訓練自己的,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訓練出來。

以前的大學教育著重的是專業訓練,現今的教育理念則慢慢在調整,一個很有專業素養的人如果沒有利他的理念,他可能反而會危害這個社會,因為他的腦筋裡只有自己,他想到的也許都是這能不能賺錢,只有利字當頭沒有去管「情、理、法」,很危險的,問題是有些人自己這樣做了還不知道喔,「每日三省無身」很重要,也不要去管這三省是什麼,隨時的檢視自己就是了。「利他」的養成或實踐有時也不難,心存善念是第一關,在學校教書,把能教的學生好好教好,是利他;學生在學的時候,能走到社會中去做服務,也是利他;旅遊時不要破壞生態環境也是利他。

「人生幾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積而成。所以,要照顧好每一天的言行。」這是證嚴上人靜思語裡的一句話,這句話要解釋起來,可以涵蓋上面好幾個面向,慎思而言而行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的園丁 的頭像
    快樂的園丁

    思在樹人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