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國科會副主委的批評:「國內生產博士已經太多,教育部核定增設博士班要注意產業需求。」大家開始注意這個教育的問題,報紙的社論也在討論這個現象,教育部的官員也出來回應,這些討論和回應的角度並不是很周全,幾乎都沒有講到我想到的問題,並未針對高教做比較全面的檢討,我覺得有加以延伸的必要。

大學是培養專業知識人才的場合,各大學如果不是以賺錢為目標,當然想在學術(含教學與研究)上有所表現,能夠成立碩博士班代表其努力成果受到部分的肯定,這在各大學競相追求進步的邏輯裡,錯在哪裡?為了面子所以要成立博碩士班,這是不太能成立的論點。台灣該培育多少的博碩士生,更寬廣的說,台灣該有多少的大學生,這應該在確定教育目標、統計社會發展的需求後,由負責教育制度的教育部來負責,教育部必須明確的定義出高教方向,告知社會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教育部必須有很完整的高教統計、分析和預估,而且這些資訊必須是公開的,可以接受公評的。

以博士生的出路而言,社論中提到的「博士後研究」應該只是一種短期的需求,長期的來說,我能看到的有兩種:產業需求和教研需求,這兩項需求都需要投資一些人力去作調查和分析,有了這一些調查報告,教育部在核定員額的時候才會有根據,現在的「總量控制」雖然也是一種方法,但並沒有顧慮到需求面。還有,若有這種需求的分析資料,公諸社會大眾(這應該不是國家機密吧),大眾就會明白目前需要的人才缺口在哪裡,有能力的、有興趣的,也許就可以往這邊找到自己的方向,僅提供幾個可能的新興產業名稱,也沒有未來的完整藍圖,相信會注意的人也沒有幾個。再說,教育,尤其是博碩士的教育,是百年大事,其教育的目標也不能常常改來改去,研究所的教育是從根本去訓練一個人的「能力」,不是短期就業市場訓練班。

教育部對教育的重大政策是什麼?推動五年五百億和教學卓越計畫的經費補助嗎? 大學校務評鑑、系所評鑑、獎補助款?如果是這樣,那真的是無言以對,我希望我是錯的,問題是我真的看不太出來。在教學行政的工作上,我們也就只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做到哪裡,就做到哪裡。上面那些措施並不是全沒有作用,問題是執行幾年下來,也有不少的問題,我也希望能有所調整(也希望不是越調整越倒退)。

台灣到底需要多少的博碩士生?我從昨天工商時報的社論抓了幾個數據,「到了99學年度,總計全國的碩士班已多達7,696個,上學年度碩士畢業生將近6萬人」,「目前全國已有高達1,610個博士班,在學的博士班學生多達3萬4,000多人,上學年度的博士畢業生多達3,705人。」這些數據不知道給各位什麼樣的觀感?搖搖頭,太可怕了,這麼多人要到哪裡就業。這也是我的第一個感覺,問題是說,多少人數才是合理大家知道嗎?我相信沒有幾個人可以回答我這個問題。再說,我知道很多領域,需要專技的領域,還常在抱怨找不到人才呀,這供需之間顯然有很大的不平衡!如果能夠針對三年內各校博碩士生的就業狀況做一個統計分析,那哪些領域人才不足,哪些領域人才「嚴重」過剩,不是清楚了問題的一大半嗎?「嚴審博士班的成立」、「新的博士班只能招收三人」和「研究型大學才能設博士班」,這些如果是答案,我不知道解決了什麼問題?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思考模式想出來的方法。

 

(初稿完成於201109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的園丁 的頭像
    快樂的園丁

    思在樹人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