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的小路,沒有很多的車輛,顯得相當的清幽。
附近的國福社區,以原住民為主角的社區。
這個社區的原住民圖騰,這個社區有不少的故事,和抗日有關的,我還沒有去探究。
「花蓮市休閒農漁園區」,這是早期立的牌樓,附近偶而會看到有本地的農產品在路邊販賣,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
這應該是新立的牌樓,就在舊牌樓的不遠處,好像大家對立牌比較有興趣,仔細一看,這還是養生休閒園區,我有點不太知道怎麼個養生法。撒固兒是國福的原住民發音。
又來一個立牌平面圖,右下角標示「聯勤令部睦鄰經費捐助」,後面這一塊公家的土地,應該是一塊可以好好規劃成公園的地方,但...。
面對路邊或說從路邊看進去是尖銳的直角照型矮牆,每天回家看到都覺得那好尖銳,就像要刺到你的心臟般。
這整排看過去,還蠻像墳墓的。
墳墓的遠方有一片的「公園」,一年有整理幾次,整理好後有一兩個星期可以欣賞,其他的時間都在欣賞雜草野花。
一個地方的建設,從很多小地方都可以看出來,雜草叢生的草地,顯示這個「養生休閒園區」沒有人在維護,有點心痛的感覺!
這裡種了不少的落羽松,廠商在每一棵樹的基部把土堆得高高的,上面又種了草皮,我的感覺是醜爆了,草皮上又都是雜草,也沒有人來處理。
這些落羽松最近去觀察,又掛了好幾棵的樣子。
從第一張照片的馬路往國福社區方向拍的全景圖,我覺得這筆預算花得很不值得,還是說睦鄰就是要弄成這樣子。
土丘上的成排落羽松,左邊的道路就是我每天上下班要走的道路,你說,這裡美嗎?
馬路的對邊是一新建成的原住民祭典廣場。
裡面立了好多的石塊,每一石塊上有字,這也應該有故事,我還沒有研究。
上面用原住民語言雕刻的記事。
「建設要用心,完成後要維護」,我的感言就只有這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