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批學生要選擇大學的科系了,報紙、雜誌、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選擇系所的依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收集多一點資料,然後仔細的加以分析這沒有錯。「選系或選系」,這是大家常看到建議,我覺得這過度簡化了問題,有必要加以引伸,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議,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士當作參考。

以目前的志願選擇是在知道成績之後的設計而言,志願填寫比較好辦一些,不像以前筆者選填志願的方式,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實力,選填了150個志願的大有人在喔。目前的方式,一個考生已經知道了他的「位置」,參考一下前幾年的分發狀況,就知道自己可以落在哪些學校的哪些科系,注意一下位置的計算是以加權的比值來計算的,大部分所謂的「落點預測」應該都是這樣排出順序的,我不太喜歡落點預測這個東西,不是他的算法不好,而是預測完了,一般人的應用不好,計算出你的落點後,對落點前後20-30的志願,你要仔細的加以評估。

我現在最常聽的的評估方式有:「興趣導向」,這和選系的意義差不多。我看過一些大學生的前五個志願調查,大部分人的差異都很大,也就是他們對所謂的興趣並沒有掌握;完全的興趣導向其實也有問題,大部分高中畢業生並不完全知道自己的興趣在那裡?有的興趣在學習之後可以培養,有的興趣會改變,有的興趣會讓你以後生活有困難,...這些在選填志願的時候,都必須加以考慮。

有的考生當成績夠高的時候,把選校的概念強化了,首先考慮到的是先選國立再選私立,當你這樣選擇的時候,如果是考慮到經濟問題,建議除了學費外,也要把生活費列入考慮,還要考慮的是,當你足夠用功後,能不能拿到獎助金;有的國立大學生活費很高,有的私立大學提供不錯的生活環境。除了少數(五個左右)幾個國立學校外,建議大家把這個學校是否得到教育部頂尖大學和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因素列入考慮,這些學校是經過一番的評估再拿到這些補助的,拿到這些補助的學校經營大多比較進入軌道。

現在的網路資源很發達,你若填寫了一個科系,要進去這個科系的網頁看他們系上的資源是不是足夠,這裡面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它的師資,一個招生名額在50人左右的科系,應該要有12位教師,如果還有碩士班,就要有15位,要注意有沒有碩士班也是一個指標喔。當你看完老師的量後,你要看老師的專長和系所的專業有沒有配合,專長除了看畢業的學校科系外,你可以看他們的著作和研究計畫。一個經營完善的系所,這些部分的資訊應該都是公開。如果你對畢業出路有疑問,你可以去參考他們畢業生的服務狀況,可惜的是,這部分有些科系的資料展現的並不完整。儀器設備你也可以參考,但太專業的東西也許你分辨不來,有被灌水的設備一般的局外人也不容易找出來。

再來就是父母兄姐家人和學校老師的意見了,建議盡量去談一談,我看了一些父母給了太強的意見,主導小孩的科系選擇,這對小孩以後進入大學的學習不好,小孩大了,就要讓他們學習獨立,一個人最後的生活是要由自己來負責的。第二者可以適當的影響或引導小孩的發展,但不要去主導他。

最後我建議你真正想去的學校科系,量不要挑太多,直接到這個學校去看去觀察,還有疑問的話,直接打電話去問這個科系的老師!

附帶一提我最後的意見:排定好了你的志願,進了一個你選擇的科系,要努力去唸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