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工作與生活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每一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這在這個天下難得很公平的一件事(要說不公平還是有的,每一個人有的24小時不一樣多個,有人50*,60*,70*365個),有人常常說時間不夠用,有人說好無聊、不知道要幹什麼,我看有個基本問題就是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我也不是這個問題的專家,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樣的專家,思考了一陣子,就將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你的24小時也許和我不同,歡迎提供想法。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終身學習」是一個人活下來的宿命,「活到老、學到老」是另外一種說法,60歲來去學攝影、學日文、學衝浪,這學東學西的,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投資報酬率、沒有價值,但如果不去學,要做什麼?來培養興趣、探索活著的道理吧!問題是要培養興趣,要探索活著的道理,還是要去學習,學習的目標不一樣吧了。人生好像只有永遠閉上眼睛的時候才不用去學習。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有時會想不清楚,沒有頭緒,如果越想越亂,沒有理出一個清楚的架構,就不可能完美的處理這件問題。世間大部分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將之有系統的歸類,歸類不好就是思慮不週,有了好的分類,就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天氣變涼了,下午都在下雨,沒能到外面整理庭院,就整理了幾篇的部落格,改了幾頁學生的論文,喝瓶啤酒,躺在床上,但睡也睡不著,好多事情從腦子裡轉來轉去,公事私事都有,好像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快樂的園丁變成(腦筋)過動苦命人了。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規劃」也許在你的腦筋也想過,但要幫規劃「多久」定一個標準,可就很難有一個答案,「三年五冬」的中/長期規劃也許太短了,我就做一個大膽的建議:「五年中期,十年長期」,大家來思考這個問題,還蠻實用喔。就先說說我自己好了,五年後我應該還在現在的單位,萬事就「盡其在我」,不要去追求虛名,能做的就去做,努力就是了;十年後呢?會發生的變化就多了,第一,自己的健康變化要考慮;第二,家庭因素要考慮,小孩那時應該都能夠獨立自主了,在這些條件上,我能做什麼?要做什麼?過田野生活,那是我現在的選擇;也許也不用考慮的太多,還是努力加上努力就是了。你呢?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心臟在人體上哪一個部位重要?給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些人也許會說是大腦?有些人也許會說心臟?當你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假設真的在我劃定的範圍裡思考,那你就被侷限住了。以人體的器官而言,每一個部位都有它的功能,缺一不可!它們都很重要,你身體的皮膚和骨骼不重要嗎?當你的皮膚出了問題,骨骼出了問題,不是會要了你的命,就是會讓你很不舒服、很不方便,還要去考慮哪一個重要嗎?人體各部位的功能是多元的。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跟一個朋友聊了一下他的苦悶,他認為人家不瞭解他,擾亂了他的生涯規劃。我當然要仔細聆聽囉,弄清楚這位朋友苦悶的前因後果,然後提供我的看法和建議。回來後還在思考這個問題,藉著部落格也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當我們被交付一件工作(task)時,常常會有不知從何下手的感覺,有沒有一套機制告訴我們要如何進行呢?PDCA是我認為很值得推薦的模式,它本應用於品質管理,現在則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專業領域。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過一個以前的學生在MSN上留言:「不要看不起人」,心中多少有些感想,當時很想找這個學生聊一下,不過後來還是沒有付諸行動(常常這樣啦)。這則留言和這篇文章的標題本質上有些相同,外顯的現象則不一。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化」和「人文」 是我不太懂得兩個概念,有個申請案因為這個名詞被當掉喔。快樂的園丁是個科技人,不太有文化修養,也沒有人文氣息(不知這樣掰對不對)上網抓了一些維基百科的資料: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年各大學都要接受教育部的校務評鑑,裡面有一點是要各校訂定「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並以此進行課程規劃、學習成效評量等等。我服務的學校把「發掘、分析和解決問題」(Problem discovery, analysis, and solving)當作一個該培育學生的核心能力,我認為這不僅是學生該學的,也是每一個社會人該自我養成的,下面我就來簡單論述一下「問題三部曲」,也請看到此文的諸君給些意見。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中學開始(現在的小孩更早),我們就被要求學另一種外文,到高中畢業六年下來,有人學得很棒,有人連基本國一程度都不到,(所有的科目應該都有此現象)。在大學的評鑑裡,各大學都被要求要看學生通過各級全民英檢的通過率,大部分的學校無不賣力的提供各種課程、提出各種獎勵措施讓同學能在大學幾年內通過英檢,(最好在大一就能通過中級或中高級的複試)。問題是,對英文有障礙的人也已經學了六年的國高中英文,它們來到了大學就能脫胎換骨嗎?我是樂天派的認為「有機會」,但要改變,學生要改變學習的方式,學校也要針對學生的問題改變教學方法。

快樂的園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